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

能吃饭的博物馆 山西人的会客厅

热线电话:400-1020-003

三楼文化
发布者:山西会馆  •  发布时间:2020-04-23 11:54:32  •  店内文化


 
       您现在来到是三楼。三楼为您讲述的山西的民俗民风、三教文化及各地的旅游景点。这是位于大同市的云冈石窟,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世界著名的宗教艺术博物馆。云冈石窟是与甘肃敦煌莫高窟、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“三大石窟”之一。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露天大佛为云冈石窟的第20窟,佛像高达13.7米,它被誉为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和外交官。


        八卦形的蓄水池。山西是远离江河的内陆,山西人把水源当作财源,所以每家每户都在自家的院子里蓄水,也有聚财之意。以前的房屋是砖木结构,所以常年蓄水也有防火的作用。
 


 
       “商山逸叟”,据说汉高祖刘邦在位时,他的谋士张良建议他,在商山上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,若能将其请下山来,辅佐江山,必可使您高枕无忧。但四位老者不贪图功名利禄,不肯下山。这也是灵石县的儒学教训。希望后人都能发扬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。


       山西长治长子县是有名的理发之乡。以前没有固定的门面,是一副“货郎挑”。的形式,前面挑一个火炉和脸盆,后面挑着这样一个凳子,所以在民间也有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的说法。凳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孔,当您理完发后将钱币投入小孔内放入前面小抽屉里,在侧面有一个空间较大的抽屉,放理发的工具,有效地利用了小凳子的空间,理发的人还能坐在小凳子上面,充分体现了山西工匠的聪明才智 。
 
301成才包间——孩子成长的历程

满月:在山西城乡,至今仍然流行着给孩子过满月的习俗。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,往往要举家庆贺。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 。过满月,是在庆祝“ 家有后人”、“ 添丁之喜”、“ 足月之喜”。 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,到家里作客,吃一顿“满月宴”。给孩子所带礼品,有小儿衣物、食品,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。

抓周:在孩子一周岁生日,午饭前,在炕上要放置许多东西。这些东西中,有书籍、笔、剪子、尺子、面包、苹果、皮球等。这些物品摆好后,要把孩子抱过去,一家人围拢来,让孩子在炕上爬,看他在炕上从一大堆物品中抓什么东西,据说可以看出孩子将来的职业倾向和富贵荣华。



 
开锁:开锁的目的,是要给那些年至十二岁的男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,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,踏进少年的里程,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,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;让十二岁的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,树立理想信念,奋发图强,成龙成凤。

       墙上有一个从民间收回来砖雕,上书“须子孙之福社匪身所遗者问之易夫垂欲是吾思主人述”,其寓意为要想使子孙后代过上富裕的生活不是祖辈所能留下来的,要从书本上学习,学习知识,去创造他们自己的财富,这是主人想对后辈们说的。

305——美满
 
       主要说的是过年。春节,民间俗称“过年”或“过大年”,年的本意是说谷物熟了,五谷皆熟为有年。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。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一直是山西人的传统心理。而民间传统的过年时间拉得很长,从头一年的腊八节以后就开始了。民俗有“忙腊月,闹正月,拖拖拉拉到二月”的说法,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,首先是点旺火,燃年草和响鞭炮,祭祀天地诸神。
 
306——福寿

         宴请在民间传统中,五十岁以上称为“过寿”又叫“做寿”,过寿时,亲朋好友要来祝贺,送寿桃、寿面、寿联等称为“拜寿”。晋南一带,祝寿时要吃“长寿面”即“浇汤面”或“臊子面”,席间,宾客在吃第一碗时,要把面挑出一筷子,搭在事先放在饭桌上的一根大葱上,名为“添寿”,意在祝福老人益寿康宁,特别是八十大寿时,除了带各种“寿”字以外的礼品,人们还常用“富贵耄耋图”作为贺礼,图中下方画一株盛开的牡丹,几只飞蝶于花上盘旋,几只猫匍伏花下,做欲扑蝶之状。古代70岁称“耄”,80岁称“耋”,“猫蝶”谐音“耄耋”,民间又称牡丹是富贵花,三者组成的画面就表达“富贵耄耋”之意,您请看这幅大的砖雕为福、禄、寿。

       山西会馆每个卫生间都称之为“解手”。元末明初,天下发生战乱,且加之天灾人祸,唯独山西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所以大批难民涌入山西晋南一带押解之官吏,为了防范人民逃走,把他们绳捆索绑,挽结串联,使其鱼贯而行。旅途漫漫,动辄数月,移民大小便时,就得请求官吏,把捆绑手臂的绳索解开,便后,再重新捆绑。时间一久,移民要求大小便时,便简单的呼叫:“我要解手!”从此这个词就成了“上厕所”的专有名词了。

       墙上有一副篆体盈联,“左太行,右吕梁,岂无山河钟神秀;前晋文,后宋主,欣有才俊领风骚。” 我们山西人杰地灵、物华天宝,不仅拥有了各地各县特色的风土人情,也孕育了不少的三晋名人。

        这边走廊里也是《二十四孝》的典故,在走廊的尽头有一幅取景,是祁县渠家大院的条巷子,远远地望去,这条巷子非常地幽深,非常地幽远,但是当我们走近前去看一下会给大家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,这幅图很有特点,三维立体感很强,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 
 

316——圣境孔子

        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孔子曾经两次来山西,第一次孔子来了又回去,因为我们山西人人都有礼貌,连鼠辈都很有礼貌,于是便回去了,这个故事叫“车回东”。还有一个说法是,孔子师徒一行架着车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晋国边界,遇到几个玩耍的小孩当了路,孔子就派子路去与几个孩子商量让路的事,不料,孩子们说,我们垒的是城墙,你们的是车,你说是该车让城还是城让车?子路没话可说,孔子认为山西连孩子都这么厉害,大人更是不得了,于是返程东去。这个故事叫“拦车”。

圣境相连的包间是仙风,它主要讲的是吕洞宾与永乐宫,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,是现存最大的道教宫观,以道教文化价值,精美壁画闻名于世,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。永乐宫在唐朝属河东府永乐县,吕洞宾就出生在这里,成年后中了进士,有一天,吕动宾在澧水之上遇见了汉钟离,汉钟离见吕洞宾“风骨不凡”就向他口授内丹秘旨及天通剑法,于是吕洞宾就抛弃了当时读书人的“正途”到庐山修道去恶劣,他把家财散去,行医济世,后来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,家乡人在他出生的地方建了吕公祠,后来经过几次扩建,改名为“永乐宫”。

 
315——根祖文化

       洪洞大槐树,位于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。元朝战乱,再加上明初“靖难之役”两淮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百姓十亡七八,几成无人之地。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,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,人口最多的县。洪洞城北广济寺旁有一棵“树身数围,荫遮数亩”的汉槐,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。汾河滩上的老鸦在树上构窝筑巢,层层叠叠,很是壮观。明朝政府在此集中办理移民,强令三人中迁走一人,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。中国人向来眷故恋故土,这次强迫移民,生离死别,是人生最痛苦的事。他们不忍离去,频频回首,走到远处,泪眼中,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鸦窝。从此,大槐树和老鸦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。“问我祖先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。祖先故里叫什么,大槐树下老鸦窝。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。

        五百年前是一家:见到同姓,人们习惯说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,此话正是缘于大槐树下的人口大迁徙。是不是从大槐下迁出,民间传说的标志有三种:第一,看小脚指指甲,如果是复甲,定是大槐下来的。当时为了做标记,每个移民的小脚指上挨过一刀;第二,喜欢背着手走路,在路上习惯挨捆了,解了绳子,俩手还在背后做挨捆状;第三,把上厕所叫作解手。
 

311——无忧

       在会馆的每个门上都有一幅画像,是我们中国的门神尉迟恭。相传在唐朝时,龙王因为和算命先生赌气,不顾玉皇大帝指令,结果造成严重水灾。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,决定派唐朝大将魏征监斩龙王。龙王向唐太宗求救。于是唐太宗便设计让魏征误了监斩的时辰,岂知魏征在梦中接获玉帝指令,斩了龙王的头。从此,龙王天天来向太宗索命,天天有鬼魅哭号,吵的太宗吓的睡不着,尉迟恭(今朔州市上木角村人)和秦叔宝看见唐太宗晚上一直无法入眠,便自愿在门口守夜,唐太宗这才睡了一个好觉。但让开国大将天天守门也不成体统,于是唐太宗就命画工将两位将军相貌威仪的样貌画在宫门口,以镇压鬼魅。久而久之,上行下效,这两位将军也成为后代流传的门神。于是后人把他们的长相,绘制在门上避邪,以保无忧。

       三楼到四楼的楼梯两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朱熹所著的《朱子家训》。《朱子家训》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步重要著作。全篇三百余字,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。文句工整对仗,言辞清晰流畅,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。流传较广,影响远大。

       同治元年的匾,上书“皇恩宠锡”。当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到乔家之时,正值村民张秉直老先生过寿,显示了她皇恩浩荡,特书此匾赐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