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

能吃饭的博物馆 山西人的会客厅

热线电话:400-1020-003

山西面食博物馆之二层包间文化
发布者:山西会馆  •  发布时间:2020-01-16 17:07:10  •  楼层分布及接待餐位
201 凉粉厅
浑源凉粉产自山西大同浑源县,起源于明末清初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每当立夏,家家户户都要做凉粉吃,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,以前是沿街叫卖,因为李氏家族的凉粉口味独特,所以来吃凉粉的人络绎不绝,高朋满座,现已传承六代,传承人李瑞从事凉粉制作近40余年,他精确的掌握了面粉和水的比例,使凉粉拿在手里晶颤颤,吃在嘴里凉丝丝,他成立的“大瑞食品有限公司”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走出山西,走向全国!凉粉有降压、减肥、祛火、防暑的功效!

 

202 六味斋厅
清朝乾降三年,即公元1738年,有两名举子:一为鲁人,一为晋人,在京赶考名落孙山,盘缠所剩无几。二人搭伙,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,名为天福号。一天夜里,两人守灶煮肉、喝酒聊天,对饮过量,随之呼呼大睡。一觉醒来,肉已塌烂于锅中,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。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,弃之又觉得可惜。于是,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。谁知歪打正着,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,味道更加鲜美,一传十、十传百,顾客盈门,生意火爆。从此,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,凿肉由此而生。后来,天福号最负盛名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,遂成为御用贡品。到慈禧太后时,这位“老佛爷”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,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,作为进宫的通行证。由此,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。

 
203 苦荞厅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年大旱,连续几月滴雨未下,庄稼颗粒无收,百姓还在祈雨,龙王爷实在看不下去了,便跑到玉帝那里去说了一些好话。玉帝听说人间这样遭难,觉得非常失职,叫龙王赶紧下场透雨。龙王禀报说,现在下雨也无济于事了,天气渐凉了,已经没有什么作物可以开花结籽了。玉帝慢慢睁开眼,从身边的绵囊,取出了几颗黑黑亮亮的东西说:“这样吧,这里有些种子,深秋下霜时就有收获了。”说着把手里的泥撒向人间。后来长出来的就是苦荞。

 
205 太谷饼厅
太谷饼是山西太谷县特有的美食,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。曾被清慈禧太后御点为皇宫贡品而享誉京师,并曾辐射到俄罗斯、日本、蒙古等国。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《夸特产》,“平遥的牛肉,太谷的饼…....”把太谷饼的美名传遍中华大地。
 
206 碗团厅
柳林碗团起源于西晋战乱年代,相传西晋刘渊起兵离石,派大将石勒驻军柳林三郎堡,那时战乱灾荒频繁,军士以荞面粉熬粥为食。一次有士兵外出,贻误饭时,回来后荞面粥已冷凝成团。粮食紧缺,只好将就食用,无意间尽觉味道颇佳,士兵奉献石勒将军,食后大加赞赏,下令推广。后流传民间,几经改进,演变为现在的地方名吃—柳林碗团。
 
207 杏仁厅
杏仁产自山西广灵斗山脚下,壶流河畔,为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,名曰“斗山杏仁”。颗粒饱满,微量元素含量高。为山西特产三大宝(杏仁、核桃、大红枣)之一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杏仁”。广灵种植仁用杏历史悠久,盛产于斗泉乡的仁用杏,素有“贡品杏仁出斗山,斗山杏仁香千里”的美誉,它以饱满,酥脆闻名,与河北省张家口和宣化的杏仁齐名。
 

210 东湖醋厅
尧帝在造历过程中,还发现蓂荚草(蓂荚mingjia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)可制造酸性调味品,为制醋开创了先河。东汉应劭著的《风俗通义》对蓂荚作过考证,他说:“古太平,蓂荚生于阶,其味酸,王者取之以调味,后以醯醢(醯醢xihai醋酱的意思)代之。”据记载,古代山西中部和南部一生带曾长这种酸蓂荚。由此推断,醋史可以上溯到尧帝时代,至今已有4000余年了。

 
211 双合成
清道光年间,河北保定满城县夏家莊农民李善勤、张德仁推车挑担,结伴行商,奔波在晋翼交界的太行山村,收购贩卖鸡鸭。清道光十八年(公无一八三八年)李、张二人合伙,在河北省:井陉县横口镇(令北横口村)西街创建食品店,取“和气生财,二人合作必能成功”之意,立商号“双合成”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一八九八年),两家后人事洛金、张子瑞谨遵祖训,推车挑担,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创立兮号。清宣统末年冬李洛金次子李俊生,大掌柜陈步云带人推车挑担,来到太原创建双合成食品店。新店于民国元年(公元一九一二年)一月一日在北司街二十四号开业,学习晋商,扎根龙城。一九一四年双合成由北司街迁址大剪子巷。一九二九年迁址柳巷,建起了前店后厂型民间作坊。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有企业。

 
213 大寨厅
解放前,这里穷山恶水,七沟八梁一面坡,自然环境恶劣,群众生活十分艰苦。解放后,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,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,以陈永贵、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,敢于战斗天地,艰苦奋斗,治山治水,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,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,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。一九六四年,毛主席发出了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号召,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。全国掀起了“农业学大寨”的高潮,大寨精神得到发扬,大寨经验得到推广。
 
229 稷山麻花厅
山西·稷山赵氏四味坊品牌系列麻花,香、甜、酥、脆,有大、中、小不同规格、不同包装、不同口感、口味,系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,以传统手工技艺(一根麻花十八道技艺)专业化制作而成的产品。即:五谷香――香久益智,爽心甜――甜而不腻,道口酥――酥中有绵,家常脆――脆而有筋,麻辣香,巧克力――食欲和艺术的结合,枣麻花――稷山板枣与稷山麻花的融合。赵氏四味坊品牌麻花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稷山是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,是后稷故里树艺五谷、教民稼穑、粒食之源的好地方。
 
230 花馍厅
山西民间有个习俗,有事就有馍,有馍就有事。所在这礼仪习俗中的花馍便在这岁令时节中慢慢形成。然而,现如今花馍已不仅仅存在于”有事就有馍”各式各样的花馍早已以装饰形式出现在会议室,家庭,饭店,酒店等地,北恒花馍尤以观赏花为特色,根据新的民俗生活不断给花馍增加新的内容。例如孔雀,牌匾,玫瑰之约,真爱永恒系列面塑产品都已成为北恒花馍的主打产品。
 
231 阳泉压饼厅
压饼是山西晋东地区流传千载独有的一种地方风味面点小吃,是优秀的北方名点代表之一,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丰富。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“天下第九关――娘子关”时,就将此饼作为行军的干粮;慰问狮脑山前线抗战的各位八路军将士。由于传统压饼年代久远,几近失传,山西三来食品有限公司为弘扬三晋面点文化,更好的传承压饼技艺,历经数载,遍访民间压饼制作老艺人,潜心研制压饼的制作工艺,以传统压饼为制作根本,集各大名家之所长,几经改进,运用现代加工工艺使工艺更加规范,配方更为科学
 
232 小米厅
据史料记载,清朝康熙年间,沁州徐村出了一位名人,叫吴琠,他在朝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时,将檀山产的“糙谷米”献给康熙品尝,帝悦,问“此米产自何地?”吴答:“沁州”皇帝便赐封为“沁州黄”并定为贡米,从此“沁州黄贡米”沿袭各代,名扬天下。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,杏花村汾酒和檀山沁州黄双双获得金奖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每年中南海特供部都要在沁县此村檀山采购一定数量的小米,供中央首长、部队高级将领和国宴品用。
 
233 油茶厅
山西油茶健脾暖胃,营养丰富,秋冬季节保护肠胃的养生佳品。是过去山西有钱人家冬季早餐中最常见的汤食之一,配以麻叶、馍、饼之类的干食,既有营养,又美味可口。
 
235 平遥牛肉厅
慈禧坐平遥,尝肉封贡品
且到这平遥牛肉加工技艺,由西汉始,经历三国,两晋,南北朝,隋唐,五代,两宋元,到了明清,使相,屠,腌,卤,修工艺深邃奥秘,凭刀,案,缸,锅,盐制出人间珍品。清光绪年间,大名鼎鼎的牛肉“行盛雷”,“自立成”,“隆盛旺”蜚声大江南北。1990年庚子之乱,慈禧,光绪西逃,路径平遥,县令沈士荣恭迎圣驾于赵举人家中,设宴奉主。

桌上摆满了平遥103种风味小吃,慈禧凤心不悦。当盛雷的平遥牛肉端上来时,一股香气铺面而来,一连吃了几口。赞赏道:“此品极佳,见其色而生津,闻其香而提神,食其肉而解困,有此佳品,何不早贡?”。从此平遥牛肉成了,“回銮贡品”,在每年的八月中秋和岁尾年关,成了皇家御宴和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美味佳肴。
 
236 芦荟厅
芦荟是集食用、药用、美容、观赏于一身植物新星。芦荟最早收集于3500年前古埃及医书,后《新约圣经》《本草纲目》《大和本草》等都有记载多种芦荟处方。《圣经 新约》圣约翰福音书第十九章记载,当耶稣离开尘世的瞬间,灵魂与肉体分离。门徒们为了保存一份至高无上的光荣,便用芦荟汁和橡胶汁的混合液涂裹耶稣的尸体,因为芦荟的防腐作用,耶稣的肉身得以不朽。从此,传经布道的传教士、神父、牧师们,把芦荟作为“万应良药”随身携带,并栽种到了世界各地,芦荟因此得以流传......芦荟是最神奇的植物,可以治痔疮、治咳嗽痰血、治糖尿病、治便秘、治烫伤、治小儿支气管哮喘、治脚癣……
 
237 襄垣手工挂面厅
相传,明朝兵部尚书刘龙奉旨回襄垣老家视察民情,一路奔波劳累,遇风寒,身感不适,行至襄垣境内南关街时,高烧不退,浑身乏力,见路边有一处驿站,一行人便进店休息。店主见客官烧的面红耳赤,就为他特意煮了一碗挂面汤,荷包了两个鸡蛋,多放了些可以治风寒感冒的葱丝、姜末、胡椒粉和当地的老陈醋。刘龙喝完浑身放汗,睡了一觉,起来后顿感头清身爽,风寒一下子就好了!刘龙好奇的问店主:“您做的是什么汤啊?”店主说:“银丝吊金瓜。”刘龙说:“这汤可以治病?”店主说:“我看您面红耳赤,可能是旅途劳累,又受风寒感冒,就在挂面汤里荷包了两个鸡蛋,多放了些葱、姜、胡椒粉,让您发了些汗!”于是刘龙便记住了这个汤名“银丝吊金瓜”。为了炫耀家乡的美食,刘龙回京时就带了襄垣挂面,送到御膳房,看着御厨以家乡人的做法,专门为皇上做了一碗“银丝吊金瓜”的挂面汤让皇上品尝。皇上食用后,对此汤大加赞赏。从此襄垣挂面又有了“御膳挂面”之美誉!